小贴士:如果想跳过某条观点,点击红字即可~

"单人霸凌和多人霸凌:区别不大"


"霸凌≠打架:力量是否不平衡"
需要强调的是,当两个学生不存在力量失衡(身体和心理两方面)时,他们之间的纷争属于打架或者争吵,而不是霸凌。霸凌的出现条件之一就是力量上的不均衡。


"校园霸凌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直接霸凌:肢体伤害,语言侮辱,歧视"
肢体霸凌即最明显的身体冲突;言语霸凌包括侮辱性语言(叫外号),脏话等。关系霸凌的主要形式是“歧视”。被歧视的理由层出不穷,主要包括身材、长相的问题;个性脾气;成绩太优异或太差;娘娘腔或男人婆之类行为与一般性别不同者;以及家庭贫穷等。


"非直接霸凌:排挤"
非直接霸凌:霸凌者向第三方或社交圈散布有关受害者的谣言,诽谤等贬低受害者名誉的行为,以及针对受害者的社交“排挤”。事实证明,随着霸凌者年龄的增长,普遍存在从直接霸凌向非直接霸凌转变的趋势。


"男生倾向肢体,女生倾向排挤"


"班级规模与霸凌频率关系不大"


"霸凌者≠差生"
Olweus在1983年所做的调研显示,学生(尤其是男生)成绩好坏与是否呈现出霸凌倾向没有直接关系。


"任何人都有瑕疵→霸凌的理由无穷尽"

"校园霸凌者和受害者的区别:强壮程度"


"霸凌受害者:更焦虑和缺乏安全感"


"霸凌者的攻击性:同龄或者长辈无异"


"霸凌者缺乏同理心"


"霸凌者往往是受欢迎的人"


"霸凌者→潜在犯罪实施者"
霸凌行为可以被视作反社会行为和破坏规则行为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看,自然可以作如下判断,一个青少年时期的霸凌者,成年后实施犯罪行为和酒精上瘾的可能性明显更高。


"霸凌极易被效仿"
如果一个霸凌者非但没有被惩罚,反而在某种程度上被“奖励”,他被身边人效仿的可能性会更大。


"霸凌行为倾向于重复出现在特定区域"
操场的角落,休息室,厕所。这些角落区域往往是霸凌发生的地点,而且往往会成为霸凌者施暴的据点。


140718102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