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如果想跳过某条观点,点击红字即可~

"强集体意识的日本:压抑个性"
日本是单一性的国家,人们的集团意识相当凝聚,凝聚到有时不让“个体”发挥个性,即排斥个性的程度。日本人也很尊重公共秩序的稳定而对自己的一切言行持有谨慎的姿态,比如在公共场所说话很小心,在开会上不突出表现自己,在言论上服从大众潮流等等。日本公民在一定程度上为“公共秩序”而牺牲“个人自由”。从某种侧面看,日本公民的自由受到“束缚”主要不是制度原因,而是文化原因。在日本,公共权力不对个人领域实行干预,个人也不对公共领域实行自己的选择,日本人似乎享受着充分的“政治自由”。


"日本移民政策:典型两边倒,变通不足"
日本社会正在面临着“寿命率高,出生率低”之“高龄化社会”,其人口到2050年为止将降低到1亿500万人(2006年的人口大约1亿2500万),其劳动力将严重缺乏。在似乎艰难的现实面前,人们就激烈讨论一个问题,即日本将来是否大量接受移民。围绕移民政策,其观点主要分成两派:第一日本应该接受移民,这对保证足够的劳动力而言是唯一的出路;第二,日本不应该接受移民,日本历来是个单一性的岛国,无论是语言、风俗习惯、人们的价值观,都有深厚的传统,而如果大量接受移民,日本社会的“秩序”将一塌糊涂。很奇怪,日本人几乎不考虑两派之间的“第三条道路”。


"国际多元化下的日本:还不够开放"
“全球化的世界将是更加异彩纷呈的世界,其中包括也有反对全球化的声音这一彩。”根据北京大学秦辉教授的提法,全球化时代将成为日益多元化的过程,无论是人、物、信息还是资金,全球化时代的各种要素比以往任何时代有活力地流动,其结果是多元化,而非单一化,我认为,这推理是能站得住脚的。时代处于21世纪初的今天,各国在外交政策当中积极推行多边主义,并且对于强行单边主义的国家表示反对态度,这趋势也被社会、文化背景所支撑着。日本人能否接受上述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多元化坦率地讲,答案是未知数,而且不容乐观。日本民族的“对内外”包容性也好,日本企业在海外市场的适应以及对本地员工的雇佣、保险制度也好,以价值观为基轴的外交政策也好(安倍首相上台后到处强调的“价值观外交”以及麻生太郎外相主张的“自由与繁荣之弧”在我看来是不合时宜的),都在一定程度上是与上述趋势相悖的。现实将考验日本今后能否适应时代趋势。


"日本的稳定源于国民性和文化基础→未来如何不好说"
国内外朋友们对日本的感受,即日本是个稳定的社会,是有道理的。日本的社会稳定与日本的国民性,文化成因以及战后的一系列制度有密切的关系。以三权分立、宪政、竞争性选举为特征的民主制度,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终身雇佣与年功序列为基础的雇佣制度,水平型的企业竞争,相互持股为特征的股票市场等等都是推动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发展的因素,而且这些制度恰恰是以国民性、文化成因为基础的。经过战后的改造,高速经济发展以及“失去的十年”等曲折性时期,日本社会进入了稳定期。问题是21世纪初出现的稳定能持续多久?


"日本的考验:能否从精英主义过渡到市民主义"
日本目前面临的“改革”进程,即从政府到民间,从官僚到政治家以及从中央到地方,是影响社会结构的象征性转变,也是考验日本社会能否从“精英主义”到“市民主义”过渡的转变。虽然在转变的过程当中将面临贫富差距等一些社会问题,但这也是必然的趋势。市民社会的形成与多元的社会力量,民间主导的市场模式等将同时进行。此外,通过“市场淘汰性竞争”,市民的“个性”将会越来越突出,日本考虑如何在共性与个性之间谋求平衡的时候,老百姓会增加对“自由”的渴求。多元主义将引导自由主义的进展。


"日本人的性格:善于吸收,劣于适应"
日本人需要改变其观念,以便适应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多元化。其实,日本人在观念上还滞后,但实际上已经进入了适应这个过程的阶段。对于日本人来说,这过程将成为艰难的,无论是在国内实现多元化(市民社会形成,在移民政策上的出路等),还是在海外适应本地市场环境(我把日本人理解为优于吸收,劣于适应的民族),都会给日本公民带来某种冲击,是观念上的冲击。


"民众的追求和世界的格局都可能影响当前日本的稳定性"
日本人对自由的渴求,多元主义与自由主义的互动,市民社会的形成,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给日本人观念带来的冲击等,这些都或多或少影响日本社会的稳定度。笔者的观点是,在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浪潮不断深化的情况下,日本的社会结构与人们观念的转变很有可能使得日本社会更加“不稳定”,这也许是必然趋势。因此,日本人要有物质与心理的双重准备,我们的稳定期也许不会持久多长时间。


3223044_180035753171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