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如果想跳过某条观点,点击红字即可~
"一、洞察:发现市场机会比学习市场营销更重要"
这张照片刊登于1964年的《中国画报》。照片中,大庆油田的“铁人”王进喜头戴大狗皮帽,身穿厚棉袄,顶着鹅毛大雪,握着钻机手柄眺望远方,在他身后散布着星星点点的高大井架。“铁人”精神整整感动了一代人,但此照片无意中也透露了许多的秘密。日本商业情报专家据此解开了大庆油田之谜,他们根据照片上王进喜的衣着判断,只有在北纬46度至48度的区域内,冬季才有可能穿这样的衣服,因此推断大庆油田位于齐齐哈尔与哈尔滨之间。并通过照片中王进喜所握手柄的架势,推断出油井的直径;从王进喜所站的钻井与背后油田间的距离和井架密度,推断出油田的大致储量和产量。有了如此多的准确情报,日本人迅速设计出适合大庆油田开采用的石油设备。当我国政府向世界各国征求开采大庆油田的设计方案时,日本人一举中标。
"二、冲突:信息反差造成冲突,从而赚足眼球"
虽然能代表英国的符号有很多很多,比如伟大的工业革命、伟大的莎士比亚、伟大的甲壳虫乐队,当然还有伟大的特工007...但是相比上述的这些伟大,憨豆先生依然毫不逊色,甚至有更大的影响力。憨豆先生没有国界区隔,欧洲,亚洲,非……统统没有问题。如果把憨豆先生定义为英国的一个文化产品,那他的价值完全可以与美国的象征——可口可乐媲美。为什么憨豆先生得以成功?为什么憨豆先生能逾越国界、逾越年龄、逾越性别,甚至逾越时间的限制,受到这么多观众的欢迎?归根结底,答案就在于“憨豆先生”这个人物角色的巧妙设计:一个穿着严谨的英国成年人智商和行为却只相当于4岁儿童(甚至还不如)。它形成了冲突,而这个冲突的设计使得憨豆先生的表演时时刻刻都充满了张力。
"三、诉求:给品牌讲一个不一样的故事"
狗饿了丢块骨头,猫饿了找条鱼,但人远远没那么好对付,他们需要的不仅是一块骨头一条鱼,而是符合他们需求、他们所认知的骨头和鱼。所以从营销的角度,就需要打造一块有说法的骨头,和一条有内涵的鱼。而这个说法及内涵,我们就称之为诉求。其实人们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对的,毕竟巷子再深,我们也只需要有一个高音喇叭而已,但那条巷子里卖酒的可能有几十家,这个时候如果你没有说法、没有内涵就不行了,所以如何更有效地沟通就非常重要了。
"四、舍得:少即是多"
在市场这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中,“舍得”二字其实更多时候并不似壮士断腕般悲壮,表现出的反而恰恰是一种智慧、一种哲学、一种境界。如今的中国地产龙头万科已经将生意做到了美国,当年万科并不是一家专业的地产公司,而是多元经营的综合性公司,既有饲料销售,又有超市,还兼营房地产,每项业务都是盈利的,尤其是超市,每年带给公司大量利润,尽管如此,万科还是卖掉生意红火、品牌响亮的超市,专注房地产,更准确地说是专注于住宅,时至今日,万科是中国地产界当之无愧的老大。如果没有当初的“舍”——卖掉其他盈利项目,哪有今日的“得”——成为地产江湖的至尊?有所舍才能有所得,大舍才能大得——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我们认为其品牌目标不应该是做行业第一大,而是要去打造和形成不可复制或者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而一个优秀的、被消费者心智所认可的品牌认知,在某种程度上不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吗?因此,有所牺牲、长期坚持其实都是值得的。从产品层面来说,舍去什么都想做、什么钱都想挣、挣快钱的短视行为,将产品做精,做好,保持上乘品质,短期看,不如那些不顾质量和长久发展的企业来钱快,来钱轻松;但从长期看,却会为企业赢得长期发展的良好基础。
"五、重复:一次一次一次一次又一次……"
叶茂中给打造品牌的路径总结了“四部曲”:1、提炼出品牌核心价值;2、用正确的策略和杰出的创意表现核心价值;3、一次又一次的重复积累;4、在消费者心智中形成一对一的品牌联想。在这四部曲中,对企业和广告公司而言,最为艰难的并非第一条——“提炼出品牌的核心价值”,在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看来,提炼品牌的核心价值就好比选择正确的道路,企业自品牌初创开始,就会给予最高度的重视,往往会赋予最大的耐心和资源;然而到了品牌维护阶段,由于人性的贪婪和多变,“坚持初衷”往往成为一种稀缺的品格,“一次又一次的重复积累”往往很难被企业接受,更多广告公司的同行,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更是不遗余力地改变之前公司为品牌所做的建设,品牌不断被赋予新的面貌,但一个品牌要真正成为消费者心智中的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产生烙印,恰恰需要建立在“重复”的行为之上。
"六、劝诱:广告的本质就是‘劝’和‘诱’"
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是检验、衡量一切的尺度,人的欲望是需求还是罪恶,从其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法律法规就能看清楚。当供给足够丰沛的时候,营销工具成为提醒人们、教育人们关注自己欲望的闹钟,这一节,我想告诉你的是两个字:“劝诱”。劝是推动,推动催促他(她)张开眼睛,注意你要给的东西;诱是拉动,你要给的东西充满魅惑,吸引他(她)的视线。先让他(她)注意到,再利用产品本身传达的魅惑吸引他(她),这种推力和拉力双管齐下的手段,就是劝诱。请注意,劝诱不是勾引,劝诱是从容的、巧妙的、精致的、性感的、和煦的。勾引则是焦躁的、简单的、粗糙的、赤裸裸的、刺激的。二者的根本差距在于,劝诱是符合社会规范的;而勾引往往蕴含着罪恶。
"七、产品: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欲望"
我们在定义产品的核心价值究竟是什么时,首要就是从产品的三重属性开始探寻:核心产品、实体产品和周边产品。核心产品,是消费者购买这个产品所获得的利益,就像女孩子买化妆品,她的利益是让她看起来更美,皮肤更白,头发看起来更亮泽;这个必须是让别人能够感受到,并且是要足够强大的。你不能忽悠一个卖点,别人根本不信。实体产品,就是你所看到、拿到、用到、感受到的这个产品。周边产品,你购买这个产品所获得的全部的附加服务。当这三重属性完美的结合到一起的时候,才是一个完整的产品概念。
"八、价格:从零到无限"
早在20世纪的1903年,推销员金·吉列(King Gillette)用4年时间发明了一种可更换刀片的剃须刀,但是在最初销售的这一整年里,只卖出了51副刀架和168枚刀片。为了摆脱销售困境,吉列先生想到了免费策略,他首先以极低的价格(相当于免费)将数百万副刀架卖给美国陆军,以期这些士兵退役回家后,可以变成吉列的忠实用户;他还将刀架免费送给银行,让银行作为礼品送给新开户的客户(就是有名的“存钱送剃刀”活动)。通过这种免费模式,仅仅过了一年,他就已经售出了1240万枚刀片,至今吉列已经成功售出了几十亿枚刀片。吉列的免费价格策略本质上就是通过“让利”快速占有市场——创造一个需求,然后满足这个需求,赢得利润。
"九、树敌:树立假想敌,借力上位"
树敌有三重含义:第一重含义是指树立敌人,即,因为自己不当行为或者言辞,导致别人与你为敌,或是将自己的资源、势力分割出去创造一个或者一群敌人与自己为敌对抗。第二重含义是指“假想敌”:寻找一个强大的敌人,并以战胜他作为自己的目标和事业,这个“敌人”更像为自己成长设定的一个高度、一个障碍、一个必须收归囊中的战略高地。.第三重含义是指:利用一个强敌,借力上位。
"十、游戏:营销就是一场游戏"
人类儿童时期的游戏其实已经比较复杂,比如过家家中对成人生活的模仿——婚丧嫁娶过日子。再比如跳皮筋、拍糖纸、弹球、跳房子、老鹰捉小鸡这些都是各种技能的训练: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平衡能力、掌控能力、体能加强、游戏中的情绪控制、安全意识……各种游戏,无不承载着帮助成长的作用。游戏并不是专属于孩子的,成年人的游戏也蕴含种种兴趣之外的东西,围棋、麻将、桌游莫不如此,围棋的运筹帷幄、麻将的牌张计算、桌游的设计则更具有游戏之外的有趣之处。三国杀中,不同人物拥有不同技能,你是现实中的猛张飞,偏偏分你做了千娇百媚的俏貂蝉,你只能“跨出自我”,收敛霸气,发挥智慧,寻求生存希望,杀人游戏的魅力不仅在于现场游戏中的紧张刺激,更多的是训练了观察、隐忍、伪装的能力。这么说来,游戏无小事了?对,游戏就是生存搏斗的前传演练,会玩游戏的人,在现实中也总是能找到苦涩之外的乐趣,并以此成为生存的能量。
"十一、娱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娱乐的本质和营销的目的是相通的。为什么人们需要娱乐?因为娱乐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可以下这样一个结论,全人类对无忧无虑、不付出过多的劳动就能获取足够的需求的生活都是有一致向往的,而这样的生活需要两个要件:足够的金钱和足够的时间。而营销呢,就是想方设法让你支付出这足够的时间和足够的金钱,来换取那想象中的美好生活,娱乐和营销有时就是紧紧相关,营销不娱乐怎么
"十二、俗:通俗而非恶俗"
说文解字一番。看看“俗”字的结构,人+谷=俗;人自然就是我们普罗大众,谷是五谷,即为粮食。那俗的含义由此也呼之欲出了,何谓俗?人要吃饭就是俗。如何能不俗?不吃饭饿死,那倒的确是不俗。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你我这活在人世间的凡人,倒无一不俗,非俗不可。自然会有人说这是强词夺理,生硬拆字算个什么本事,于是本部分的目的就清楚地浮出水面了:我们要为俗大声疾呼,我们要为俗击节叫好,我们要为俗戴上那最美丽的花环,一切都是为了这我们最终的希冀和彼岸,就是,俗!
"十三、借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商业周刊》的CEO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文中说:高手指路,较通俗的说法叫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每天该花最多时间做的事,就是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巨人”,然后把自己弄得身轻如燕,想方设法站上巨人的肩膀。纵然我们无法复制他们的成功,但是我们可以借鉴他们成功的模式和方法。成功从来不缺机会,缺的是方法,往往是奇招。从古至今,胜利永远青睐“善出奇者”。
"十四、非对称:品牌需要在动态中寻求平衡"
19世纪末,人们普遍认为,经典物理的宏伟框架似乎已经接近完成了,但在量子力学的冲击下,支撑了近代科学几百年的经典牛顿力学体系开始摇摇欲坠。量子力学冲击的不仅是科学体系,更完全改变了我们对这生活的真实世界的认知,这世界并不牢固而坚实,依照规律运行,而是“一经观测、立刻坍塌”。这也许才是世界的本来模样,我们的位置并非身处不动天平的两端,而是上下不平、不对称的跷跷板。在商业中这点体现的淋漓尽致,每一个品牌、每一种品类,从宏观上都不断在市场的波峰和波谷中颠簸摇晃着。而这种非对称的精神,在营销中的渠道部分,则得到了最典型的体现。
"十五、碎:碎片化时代=病毒营销+UGC"
H7N9在2013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忽然现身,让快要忘记2003年SARS恶魔的国人吃了一惊,万恶的病毒啊,进化得比药物开发快,变异得比人类想象快.新时代的创意和传播,也显现出“病毒”的特征:进化很快,传播很迅捷。就比如赶集网的电视广告片,投放效果还不错,大家纷纷反映自己记住了姚晨和小毛驴,叶茂中这厮也很自然地把赶集网的广告片挂上了微博,本来这事到此也就告一段落了吧?错!让我和团队意料不到的事发生了:有网友竟然立刻自己制作了赶集网广东话版本,“稳房子,稳工作,稳装修,稳宠物,稳保姆,稳搬家!出_事,唔好稳我!赶集网,咩都有!”全国网友迅速跟上:短短几天之内,就出现了众多方言版的赶集网版本,随便数数就有东北话、福州话、河南话、闽南话、山东话、陕西话、上海话、四川话、天津话……到后面更是出现了类似“湛江坡头版本”!赶集网又“被”火了一把。加多宝的道歉体、蓝精灵体、咆哮体、凡客体、陈欧自代言体,之所以能被人记住,广泛传播,衍生出各种版本,让大家玩得不亦乐乎,正是因为它们的“个性从与众不同”。碎片化时代的一个特点是受众不再是“围观从看看”的心态,而是热爱凸显个性的参与心态:一个个活生生的真实案例犹如兴奋剂,让这个时代的人们更热衷于参与进来。
"十六、试错:试错不是犯错,是差异化的必经之路"
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这是数学常识。但我认为,两点间曲线“最近”。条条道路通罗马,希望走直道的永远是大多数,可是当所有人都走上直道的时候,直道是不是就会过于拥挤了呢?因此,我们在服务成长性企业的过程中,更愿意相信离战略目标最近的反而会是曲线(资源优势突出的大品牌往往走的是直道)。而在勾勒曲线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不怕犯错,人走我不走,以差异化策略启动,并随时根据最终战略目标调整营销方案,而每一个错误的发生,都会让企业离最终目标更近一步。
